SegmentFault 最新的文章 |
Vue 3 响应式源码中为什么使用 WeakMap 作为「缓存区」? Posted: 13 Dec 2021 02:38 AM PST 在读 Vue 3 响应式原理部分代码的过程中看到其在进行响应式处理的时候,为每个对象使用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 为什么 Vue 3 使用 什么是 WeakMap
语法
方法
为什么要用 |
Posted: 16 Dec 2021 05:39 PM PST 大家好,我是张晋涛。 本篇我将为你介绍一个工具 - k6 ,它和 K8s 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是一款开源的性能压测工具。 k6 背后的故事2016 年 8 月,k6 在 GitHub 上发布了第一个版本,至此,一个出色的开源负载压测工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021 年的 6 月,对于 Grafana 和 k6 来讲是个大日子,Grafana Labs 收购了 k6 。 而事实上, Grafana 与 k6 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更早的 2 年前。 2019 年,在进行 Grafana 6.0 的短期令牌刷新行为的压测时,Grafana Labs 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选型。 由于 Grafana Labs 的大部分后端软件是使用 Go 来实现的,恰巧 k6 满足 OSS 和 Go 需求,并且负载测试是使用 JS 编写(Grafana 前端框架及 UI 都在使用)。这使得 k6 自 Grafana 6.0 版本开始,不断地为 Grafana 开发者及测试者完成追踪 bug 的使命。 图 1 ,k6 加入 Grafana Labs 多样的压测工具一个称心应手的自动化负载压测工具会极大的提升程序开发人员的代码质量及效率。 下图中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用于负载压测的工具,我们可以在 GitHub 上看到,目前,更新比较频繁、活跃的项目主要有:Gatling, Jmeter 和 k6 。 图 2 ,压测工具们 如何从中选择,简单的讲就是工具效率的比拼。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量:
下图对以上工具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比。 这里我主要对比下其中较为活跃的 3 个项目。
图 3 ,3 种热门工具比一比 执行效果或者这样: 安装 k6k6 是用 Go 语言开发的,要安装 k6 步骤很简单,只要直接在其 GitHub 的 Release 页面下载二进制文件即可。比如:
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它的 Docker 镜像:
核心概念在 k6 中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来执行测试的 virtual users (VUs) ,它的本质就是并发执行任务的次数。 在使用 k6 执行测试的时候,可以通过 上手实践我个人感觉 k6 在目前的这些主流压测工具中算用户体验比较好的一个。它使用 JS(ES6)作为配置语言,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来做一些示例。 简单请求如果对于进行 HTTP 请求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从 注意在 k6 中,默认情况下必须得有个作为入口的
执行后效果如下:
k6 默认会将执行后的结果输出到终端。同时它自带了一些指标会同时输出。 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语义化的,看名字就可以理解其含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带检查的请求我们可以在请求中同时增加一些测试,判断接口的响应值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如下:
通过引入了
使用 k6 执行此脚本后,得到的输出相比之前的多了如下内容: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当前请求接口的测试是否通过(也可以用来判断当前接口是否能正常提供服务)。 自定义指标输出接下来我们尝试下在压测过程中定义一些自己定的指标。只需要从 这里我增加了两个 metric。一个
这里我们设置了 2 个 VU, 以及设置了执行过程为
可以看到在输出中多了两行:
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不过这样看起来不够直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 k6 Cloud 来展示结果。登陆后,只要在执行 k6 时,通过 总结本篇主要是在介绍一个现代化的用户体验相对较好的压测工具 k6 。我目前正在计划将其引入到我们项目的 CI 中,以便了解每次核心部分的变更对项目性能的影响。 后续推进顺利的话,会再分享 k6 如何应用到 CI 环境中,敬请期待。 欢迎订阅我的文章公众号【MoeLove】 |
Posted: 15 Dec 2021 06:00 PM PST 12月14日,HDD(Huawei Developer Day)深圳站圆满举办。国内3D扫描类开发团队看山击水为大家分享了与HMS Core 3D建模服务的合作之旅,讲述了如何通过3D物体建模能力为其应用GoAct实现在5分钟内自动生成3D高质量模型的经验。 数字化浪潮下,3D模型作为新型多媒体展现形态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在线商品、游戏人物、名胜雕塑在3D建模技术的加持下跃然纸上,真实的3D模型作为现实物体在数字世界中的孪生体,可以让人们在终端设备全方位感受虚实融合的数字世界,与现实环境体验交互。 从人工建模到激光扫描再到光场复现,3D建模实现方式跟随技术不断更迭。不过,采集设备成本高、建模周期长仍然是3D内容生产的两大痛点,这限制了3D模型的普及与应用。在此背景下,图片建模技术兴起,大大降低了3D内容的制作门槛,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向往更美立体世界,同频探索低门槛3D建模看山击水是一家自主创新的软件研发企业,自主研发包括AR/VR平台、手势识别、AI圈选追踪等项目。随着线上展会的流行,越来越多B端平台想要更快、更完美地在线上展会1:1地展现商品,用精美的的3D模型快速吸引用户。为此,看山击水团队研发出了"智能3D模型生成"GoAct在线平台,积极探索低门槛低成本的3D建模方式。 与此同时,华为HMS Core技术团队也一直在思考在图形图像领域中能为开发者开放怎样的创新能力。通过调研发现,3D内容生产环节是当下开发者的一大痛点,其中面向UGC的低成本、快捷的内容生产尤为重要。于是,华为3D建模服务应运而生。 基于AI技术,3D建模服务提供材质生成、动作捕捉和3D物体建模等核心能力,提升内容制作效率,降低建模成本。 对未来更美好的虚实融合世界的共同憧憬,为看山击水与HMS Core的合作拉开帷幕。 共同聚焦布局GoAct应用,更快更好完成建模自21年7月起,看山击水团队自研的GoAct网站提供图片生成3D模型的服务,无需下载,网页端即可使用。最初被一批3D相关行业人员使用,他们生成了包括鞋子、食物、手办、艺术品等十几种类别的3D模型。 看山击水在其推出的最新3D内容社交应用GoAct中集成了3D建模服务,用户只需对同一物体拍摄多张不同角度的图片,上传至应用,开始建模,仅需5分钟左右即可自动生成高质量的3D模型。用户可以将模型进行二次编辑,调整渲染效果和背景颜色等,随后发布在个人的社交主页展示。这款应用将于12月底在全球发布。 社交新宠诞生,赋能技术创新借助3D建模能力,无论是毛绒玩具、鞋包、沙发还是青铜器、木器等艺术品,App用户可轻松快速扫描出兼具完整性、精确度和真实感的成品模型。看山击水CEO刘俊说道"对我们来说,HMS Core的3D建模服务,帮我们省去了自研搭建云服务的时间,减少了许多开发过程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 此外,作为3D模型的爱好者者的部分普通用户,真实生动的3D模型帮助他们开辟了社交新纪元。3D模型在网络世界中与多元场景碰撞,融合GoAct提供的模型的后期处理能力,如渲染优化、视角调整、背景颜色等,为无数的新颖的3D内容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HMS Core 3D建模服务赋能GoAct应用实现又快又好生成3D模型,催生不断繁荣的UGC生态,进一步为GoAct构建数字化3D资源库提供了数据基础与灵感来源。让看山击水这个"抬头创新思维,低头踏实努力"的新兴团队可将更多精力专注在产品与场景的创新中。 了解更多详情>> 访问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了解 HMS Core 最新技术资讯~ |
Posted: 14 Dec 2021 05:13 PM PST 关于对 Socket 的认识,大致分为下面几个主题,Socket 是什么,Socket 是如何创建的,Socket 是如何连接并收发数据的,Socket 套接字的删除等。 Socket 是什么以及创建过程一个数据包经由应用程序产生,进入到协议栈中进行各种报文头的包装,然后操作系统调用网卡驱动程序指挥硬件,把数据发送到对端主机。整个过程的大体的图示如下。 我们大家知道,协议栈其实是位于操作系统中的一些协议的堆叠,这些协议包括 TCP、UDP、ARP、ICMP、IP等。通常某个协议的设计都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比如 TCP 的设计就负责安全可靠的传输数据,UDP 设计就是报文小,传输效率高,ARP 的设计是能够通过 IP 地址查询物理(Mac)地址,ICMP 的设计目的是返回错误报文给主机,IP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规模主机的互联互通。 应用程序比如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服务器等产生的数据,会通过传输层协议进行传输,而应用程序是不会和传输层直接建立联系的,而是有一个能够连接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套件,这个套件就是 在上面这幅图中,应用程序包含 Socket 和解析器,解析器的作用就是向 DNS 服务器发起查询,查询目标 IP 地址。 应用程序的下面就是操作系统内部,操作系统内部包括协议栈,协议栈是一系列协议的堆叠。操作系统下面就是网卡驱动程序,网卡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网卡硬件,驱动程序驱动网卡硬件完成收发工作。 在操作系统内部有一块用于存放控制信息的存储空间,这块存储空间记录了用于控制通信的控制信息。其实这些控制信息就是 Socket 的实体,或者说存放控制信息的内存空间就是套接字的实体。 这里大家有可能不太清楚所以然,所以我用了一下 netstat 命令来给大伙看一下套接字是啥玩意。 我们在 Windows 的命令提示符中输入
我的计算机会出现下面结果。 图中的每一行都相当于一个套接字,每一列也被称为一个元组,所以一个套接字就是五元组(协议、本地地址、外部地址、状态、PID)。有的时候也被叫做四元组,四元组不包括协议。 比如图中的第一行,它的协议就是 TCP,本地地址和远程地址都是 0.0.0.0,这表示通信还没有开始,IP 地址暂时还未确定,而本地端口已知是 135,但是远程端口还未知,此时的状态是 现在你可能对 Socket 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在喝口水,休息一下,让我们继续探究 Socket。 现在我有个问题,Socket 是如何创建的呢? Socket 是和应用程序一起创建的。应用程序中有一个 socket 组件,在应用程序启动时,会调用 socket 申请创建套接字,协议栈会根据应用程序的申请创建套接字:首先分配一个套接字所需的内存空间,这一步相当于是为控制信息准备一个容器,但只有容器并没有实际作用,所以你还需要向容器中放入控制信息;如果你不申请创建套接字所需要的内存空间,你创建的控制信息也没有地方存放,所以分配内存空间,放入控制信息缺一不可。至此套接字的创建就已经完成了。 套接字创建完成后,会返回一个套接字描述符给应用程序,这个描述符相当于是区分不同套接字的号码牌。根据这个描述符,应用程序在委托协议栈收发数据时就需要提供这个描述符。 套接字连接套接字创建完成后,最终还是为数据收发服务的,在数据收发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步 而是应用程序通过 TCP/IP 协议标准从一个主机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到另一个主机的过程。 套接字刚刚创建完成后,还没有数据,也不知道通信对象。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你让客户端应用程序委托协议栈发送数据,它也不知道发送到哪里。所以浏览器需要根据网址来查询服务器的 IP 地址,做这项工作的协议是 DNS,查询到目标主机后,再把目标主机的 IP 告诉协议栈,至此,客户端这边就准备好了。 在服务器上,与客户端一样也需要创建套接字,但是同样的它也不知道通信对象是谁,所以我们需要让客户端向服务器告知客户端的必要信息:IP 地址和端口号。 现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的必要信息已经具备,只欠一股东南风了。通信双方收到数据之后,还需要一块 OK,现在客户端想要给服务器发送一条数据,该进行哪些操作呢? 首先,客户端应用程序需要调用
这些信息会传递给协议栈中的 TCP 模块,TCP 模块会对请求报文进行封装,再传递给 IP 模块,进行 IP 报文头的封装,然后传递给物理层,进行帧头封装,之后通过网络介质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上会对帧头、IP 模块、TCP 模块的报文头进行解析,从而找到对应的套接字,套接字收到请求后,会写入相应的信息,并且把状态改为正在连接。请求过程完成后,服务器的 TCP 模块会返回响应,这个过程和客户端是一样的(如果大家不太清楚报文头的封装过程,可以阅读笔者的这篇文章 TCP/IP 基础知识总结) 在一个完整的请求和响应过程中,控制信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的作用我们后面会说)。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经常会存在数据包丢失的情况,所以双方通信时需要相互确认对方的数据包是否已经到达,而判断的标准就是 ACK 的值。 (通信双方连接的建立会经过三次握手流程,对三次握手详细的介绍可以阅读笔者的这篇文章 TCP 基础知识) 当所有建立连接的报文都能够正常收发之后,此时套接字就已经进入可收发状态了,此时可以认为用一根管理把两个套接字连接了起来。当然,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管子。建立连接之后,协议栈的连接操作就结束了,也就是说 connect 已经执行完毕,控制流程被交回给应用程序。 收发数据当控制流程从 connect 回到应用程序之后,接下来就会直接进入数据收发阶段,数据收发操作是从应用程序调用 write 将要发送的数据交给协议栈开始的,协议栈收到数据之后执行发送操作。 协议栈不会关心应用程序传输过来的是什么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最终都会转换为二进制序列,协议栈在收到数据之后并不会马上把数据发送出去,而是会将数据放在发送缓冲区,再等待应用程序发送下一条数据。 为什么收到数据包不会直接发送出去,而是放在缓冲区中呢? 因为只要一旦收到数据就会发送,就有可能发送大量的小数据包,导致网络效率下降。所以协议栈需要将数据积攒到一定数量才能将其发送出去。至于协议栈会向缓冲区放多少数据,这个不同版本和种类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说法,不过,所有的操作系统和种类都会遵循下面这几个标准:
协议栈并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平衡这两个因素,如果数据长度优先,那么效率有可能比较低;如果时间优先,那又会降低网络的效率。 经过了一段时间。。。。。。 <img src="https://tva1.sinaimg.cn/large/008i3skNly1gxdjgvl9iqg30m80godky.gif" alt="img" style="zoom: 25%;" /> 假设我们使用的是长度有限法则,此时缓冲区已满,协议栈要发送数据了,协议栈刚要把数据发送出去,却发现无法一次性传输这么大数据量(相对的)的数据,那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就会超过 MSS 的长度,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会以 MSS 大小为一个数据包进行拆分,拆分出来的每块数据都会加上 TCP,IP,以太网头部,然后被放进单独的网络包中。 到现在,网络包已经准备好发往服务器了,但是数据发送操作还没有结束,因为服务器还未确认是否已经收到网络包。因此在客户端发送数据包之后,还需要服务器进行确认。 TCP 模块在拆分数据时,会计算出网络包偏移量,这个偏移量就是相对于数据从头开始计算的第几个字节,并将算好的字节数写在 TCP 头部,TCP 模块还会生成一个网络包的序号(SYN),这个序号是唯一的,这个序号就是用来让服务器进行确认的。 服务器会对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进行确认,确认无误之后,服务器会生成一个序号和确认号(ACK)并一起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确认之后再发送确认号给服务器。 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工作过程。 首先,客户端在连接时需要计算出序号初始值,并将这个值发送给服务器。接下来,服务器通过这个初始值计算出 确认号并返回给客户端。初始值在通信过程中有可能会丢弃,因此当服务器收到初始值后需要返回确认号用于确认。同时,服务器也需要计算出从服务器到客户端方向的序号初始值,并将这个值发送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也需要根据服务器发来的初始值计算出确认号发送给服务器,至此,连接建立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数据收发阶段了。 数据收发阶段中,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请求和响应,双方也可以同时对请求进行确认。 请求 - 确认机制非常强大,通过这一机制,我们可以确认接收方有没有收到某个包,如果没有收到则重新发送,这样一来,但凡网络中出现的任何错误,我们都可以即使发现并补救。 网卡、集线器、路由器都没有错误补救机制,一旦检测到错误就会直接丢弃数据包,应用程序也没有这种机制,起作用的只是 TCP/IP 模块。 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所以数据包会存在丢失情况,因此发送序号和确认号也存在一定规则,TCP 会通过窗口管理确认号,我们这篇文章不再赘述,大家可以阅读笔者的这篇文章 TCP 基础知识 来寻找答案。 断开连接当通信双方不再需要收发数据时,需要断开连接。不同的应用程序断开连接的时机不同。以 Web 为例,浏览器向 Web 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Web 服务器再返回响应消息,这时收发数据就全部结束了,服务器可能会首先发起断开响应,当然客户端也有可能会首先发起(谁先断开连接是应用程序做出的判断),与协议栈无关。 无论哪一方发起断开连接的请求,都会调用 Socket 库的 close 程序。我们以服务器断开连接为例,服务器发起断开连接请求,协议栈会生成断开连接的 TCP 头部,其实就是设置 FIN 位,然后委托 IP 模块向客户端发送数据,与此同时,服务器的套接字会记录下断开连接的相关信息。 收到服务器发来 FIN 请求后,客户端协议栈会将套接字标记为断开连接状态,然后,客户端会向服务器返回一个确认号,这是断开连接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之后,应用程序还会调用 read 来读取数据。等到服务器数据发送完成后,协议栈会通知客户端应用程序数据已经接收完毕。 只要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所有数据,客户端就会调用 close 程序来结束收发操作,这时客户端会生成一个 FIN 发送给服务器,一段时间后服务器返回 ACK 号,至此,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通信就结束了。 删除套接字通信完成后,用来通信的套接字就不再会使用了,此时我们就可以删除这个套接字了。不过,这时候套接字不会马上删除,而是等过一段时间再删除。 等待这段时间是为了防止误操作,最常见的误操作就是客户端返回的确认号丢失,至于等待多长时间,和数据包重传的方式有关。 原文链接:原来这才是 Socket! |
Posted: 16 Dec 2021 07:20 PM PST 最近复习到虚拟DOM与Diff,翻阅了众多资料,特此总结了这篇长文,加深自己对vue的理解。这篇文章比较详细的分析了vue的虚拟DOM,Diff算法,其中一些关键的地方从别处搬运了一些图进行说明(感谢制图的大佬),也包含比较详细的源码解读。 真实DOM的渲染在讲虚拟DOM之前,先说一下真实DOM的渲染。 浏览器真实DOM渲染的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为啥需要虚拟DOM上面这是一次DOM渲染的过程,如果dom更新,那么dom需要重新渲染一次,如果存在下面这种情况
那么需要真实的操作DOM100w次,触发了回流100w次。每次DOM的更新都会按照流程进行无差别的真实dom的更新。所以造成了很大的性能浪费。如果循环里面是复杂的操作,频繁触发回流与重绘,那么就很容易就影响性能,造成卡顿。另外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虚拟DOM并不是意味着比DOM就更快,性能需要分场景,虚拟DOM的性能跟模板大小是正相关。虚拟DOM的比较过程是不会区分数据量大小的,在组件内部只有少量动态节点时,虚拟DOM依然是会对整个vdom进行遍历,相比直接渲染而言是多了一层操作的。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虚拟DOM。虽然只有一个动态节点,但是虚拟DOM依然需要遍历diff整个list的class,文本,标签等信息,最后依然需要进行DOM渲染。如果只是dom操作,就只要操作一个具体的DOM然后进行渲染。虚拟DOM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能通过js描述真实DOM,表达力更强,通过声明式的语言操作,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开发体验,而且在没有手动优化,大部分情景下,保证了性能下限,性价比更高。 虚拟DOM虚拟DOM本质上是一个js对象,通过对象来表示真实的DOM结构。tag用来描述标签,props用来描述属性,children用来表示嵌套的层级关系。
虚拟DOM的更新不会立即操作DOM,而是会通过diff算法,找出需要更新的节点,按需更新,并将更新的内容保存为一个js对象,更新完成后再挂载到真实dom上,实现真实的dom更新。通过虚拟DOM,解决了操作真实DOM的三个问题。
另外由于虚拟DOM保存的是js对象,天然的具有跨平台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浏览器。 优点总结起来,虚拟DOM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不足虚拟DOM同样也有缺点,首次渲染大量DOM时,由于多了一层虚拟DOM的计算,会比innerHTML插入慢。 虚拟DOM实现原理主要分三部分
Diff算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渲染,按需更新,虚拟DOM会采用Diff算法进行虚拟DOM节点比较,比较节点差异,从而确定需要更新的节点,再进行渲染。vue采用的是深度优先,同层比较的策略。 新节点与旧节点的比较主要是围绕三件事来达到渲染目的
如何比较新旧节点是否一致呢?
可以看到,两个节点是否相同是需要比较标签(tag),属性(在vue中是用data表示vnode中的属性props), 注释节点(isComment)的,另外碰到input的话,是会做特殊处理的。 创建新节点当新节点有的,旧节点没有,这就意味着这是全新的内容节点。只有元素节点,文本节点,注释节点才能被创建插入到DOM中。 删除旧节点当旧节点有,而新节点没有,那就意味着,新节点放弃了旧节点的一部分。删除节点会连带的删除旧节点的子节点。 更新节点新的节点与旧的的节点都有,那么一切以新的为准,更新旧节点。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节点呢?
都有子节点 对于都有子节点的情况,需要对新旧节点做比较,如果他们不相同,那么需要进行diff操作,在vue中这里就是updateChildren方法,后面会详细再讲,子节点的比较主要是双端比较。
只有新节点有子节点 只有新节点有子节点,那么就代表着这是新增的内容,那么就是新增一个子节点到DOM,新增之前还会做一个重复key的检测,并做出提醒,同时还要考虑,旧节点如果只是一个文本节点,没有子节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清空旧节点的文本内容。
只有旧节点有子节点 只有旧节点有,那就说明,新节点抛弃了旧节点的子节点,所以需要删除旧节点的子节点
都没有子节点 这个时候需要对旧节点文本进行判断,看旧节点是否有文本,如果有就清空
整体的逻辑代码如下
配上流程图会更清晰点 子节点的比较更新updateChildren 新旧节点都有子节点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是需要调用updateChildren方法来比较更新子节点的。所以在数据上,新旧节点子节点,就保存为了两个数组。
子节点更新采用的是双端比较的策略,什么是双端比较呢,就是新旧节点比较是通过互相比较首尾元素(存在4种比较),然后向中间靠拢比较(newStartIdx,与oldStartIdx递增,newEndIdx与oldEndIdx递减)的策略。 比较过程 向中间靠拢 这里对上面出现的新前,新后,旧前,旧后做一下说明
子节点比较过程 接下来对上面的比较过程以及比较后做的操作做下说明
进行到这一步对于没有设置key的节点,第一次会通过createKeyToOldIdx建立key与index的映射 {key:index}
然后拿新节点的key与旧节点进行比较,找到key值匹配的节点的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节点也没key,那么就会执行findIdxInOld方法,从头到尾遍历匹配旧节点
如果通过上面的方法,依旧没找到新节点与旧节点匹配的下标,那就说明这个节点是新节点,那就执行新增的操作。
如果找到了,那么说明在旧节点中找到了key值一样,或者节点和key都一样的旧节点。如果节点一样,那么在patchVnode之后,需要将旧节点移动到所有未处理节点之前,对于key一样,元素不同的节点,将其认为是新节点,执行新增操作。执行完成后,新节点向后一步。
当完成对旧节点的遍历,但是新节点还没完成遍历,那就说明后续的都是新增节点,执行新增操作,如果完成对新节点遍历,旧节点还没完成遍历,那么说明旧节点出现冗余节点,执行删除操作。
子节点比较总结 上面就是子节点比较更新的一个完整过程,这是完整的逻辑代码
参考资料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SegmentFault 最新的文章.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United States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